深港跨境运输场景是深圳市推动货运车辆全面电动化的重要场景之一,推动深港跨境运输电动化,能够促进深港跨境运输绿色交通发展以及深港两地跨境运输的交流与合作。
自2015年以来,深圳市货运车辆的电动化率,一直处于全国首位的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底,深圳新能源货车数量达到了13.1万辆,电动化率约24%,主要以轻型城市配送车辆为主。中、重型货车的电动化程度较低,尤其在开放道路的应用极少,但是应用空间巨大,也是深圳市下一步推广应用新能源货车的重要领域。
深圳市各类典型货运场景中,深港跨境运输场景是深圳市推动货运车辆全面电动化的重要场景之一。目前粤港两地牌照货车总数约1.3万辆,车型为集装箱牵引车和重型厢式货车两大类,数量分别各占一半。其中,主牌上在广东的左舵车数量约1200辆,主牌上在香港的右舵车数量约12000辆。粤港跨境运输超过50%的车辆以深圳为集货地,在该场景下运输的单趟往返距离在100-200公里。因此,从技术应用上来看,目前主流配置的纯电动重卡其车辆性能及续航能力完全能满足深港运输的需要。
东部生鲜保供运输零排放货运走廊线路示意图
在深港跨境运输重卡电动化方案研究过程中,创新中心设计了两条深港零排放货运走廊,分别是以换电技术路线为主的“西部集装箱零排放货运走廊”和以充电技术路线为主的“东部生鲜保供运输零排放货运走廊”。其中,西部集装箱零排放货运走廊起点为深圳宝安,经深圳湾口岸和深圳湾公路大桥,目的地为香港葵涌码头;东部生鲜保供运输零排放货运走廊起点为深圳平湖,经文锦渡口岸,目的地为香港各个农批市场。
以大湾区交通零排放为主题的民间交流活动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创新中心与深港两地运输行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各方均支持推进跨境运输重卡电动化,并就未来加强两地新能源重卡应用的经验分享和实施合作持积极态度。
展望未来,创新中心计划加强与两地的民间组织合作,开展更多沟通交流活动,共同推进深港跨境运输重卡的电动化实施进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零排放货运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