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交通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圳市重卡电动化进程却因国四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陷入困局。截至 5 月,深圳市纯电动牵引车保有量约 350 辆(不含港口内),较 2024 年底仅新增约 100 辆,增长速度明显滞后。而销量数据却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矛盾局面:2025 年 1 - 5 月,深圳市纯电动牵引车销量高达 4351 辆,渗透率近 48%,但实际在本地上牌数量寥寥,市场呈现 “虚火过旺,落地不足” 的疲软态势。
尽管深圳市已发布道路货运零排放走廊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锚定 “超充之城 2.0” 建设目标,但缺乏配套鼓励政策的支撑,新能源重卡上牌量始终不及预期。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测,全市约 4.4 万辆牵引车中,超 8000 辆燃油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面临置换更新,若进展顺利,年底纯电动牵引车数量本应突破 1500 辆。然而现实却是,补贴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阻碍,让这一目标遥不可及。
补贴政策失衡:燃油车 “截胡” 新能源份额
现行国四老旧车淘汰更新补贴政策未向纯电动车倾斜,成为阻碍电动化的首要症结。大量国六燃油重卡凭借库存现车充足、上牌流程短的优势,迅速申请补贴,挤占补贴额度。反观纯电动重卡,从下单到交付上牌周期超 45 天,且适配本地运营场景的 4*2 主流车型稀缺,企业即便购置也难以获得补贴,导致 “买电车难补贴,买油车快套现” 的畸形局面。
经济账难算:纯电动重卡经济性优势丧失
深圳牵引车年均运营里程仅 6.6 万公里,纯电动车的节能优势在投资回报周期内难以凸显。尤其当未获补贴的纯电动车,与享受补贴的国六燃油车对比时,反而在成本上处于劣势。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进一步加剧企业顾虑 —— 充电网络覆盖不足、建站速度迟缓,充电不便与续航焦虑如影随形,让企业对电动化转型望而却步。
破局之道:政策与基建双管齐下
为扭转局面,亟需政府部门精准施策:一方面,调整国四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将补贴额度向新能源重卡倾斜,或增设专项补贴,提高企业购置纯电动重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重卡充电网络,破解企业后顾之忧。唯有政策 “输血” 与基建 “造血” 并行,方能为深圳重卡电动化注入强劲动能,助力绿色货运走廊建设驶入快车道。